中新社广州12月5日电 (记者 蔡敏婕)“2023从都国际论坛”连日来在广州举行。40多国前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外国驻华使节、专家学者等围绕“多边主义:更多交流、更多包容、更多合作”主题开展深入研讨。
10年来,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了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共建“一带一路”,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倡议转化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在拉丁美洲是有非常明显的效应,大家都在谈‘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确很有实效。我觉得其实在很多方面这些效果也超越了基础设施的领域。”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世界领袖联盟主席达尼洛·图尔克称,两周前,他在拉丁美洲参加会议的时候,从会议获知拉丁美洲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可,“它不是一个空中楼阁,它是一步步累积起来的”。
“尤其是不发达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时,会因为规则门槛而无法进入。而‘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表示,基础设施落后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最主要障碍,“一带一路”倡议是以基础设施投资作为起步,以互联互通作为抓手,来缓解世界市场的失灵问题。
“要致富先修路,修桥修路,这是最重要的。任何一个经济体,如果要发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在论坛举办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物质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我们希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大部分老百姓都是可以获利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能共享中国的发展。”郑永年称,“实际上我们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民生经济发展,也是希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也能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一个普遍的价值观,没有人喜欢贫穷,也没有人喜欢一个富而不公的社会”。
在郑永年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量大,11个城市有着很好的劳动分工,比如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是科技创新中心,广州是全球商贸中心等,这种明确的劳动分工,对于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共建‘一带一路’将会更注重民生经济的发展,香港、广州和深圳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个人觉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应当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领头羊’”。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看来,在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基础上,应着力构建更高标准的公正、透明、可预期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完) 【编辑:钱姣姣】
中新网上海12月5日电 (殷立勤 段雪琼)12月5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在第21届上海国际海事展期间,举行以“创新、机遇、未来”为主题的MARIC2024船型推介会。由该院最新研发的2万方液态氢运输船、10.2万立方米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4万方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8.8万立方米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VLGC)等一批绿色节能低碳船型集中亮相此次展会。
4万方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供图
作为国内领先的船舶总体设计单位,MARIC站在造船最新技术前沿,秉承科技创新的理念,以“服务国家战略、引领技术发展、创造行业价值”为宗旨,围绕“创新机遇未来”,聚焦“绿色智能低碳”以及数字化技术,持续开展绿色船舶、智能船舶、极地船舶等关键技术攻关,相继研发了一批技术领先、性能优异的新船型。
推出的2万立方米大型液态氢运输船就是一款环境友好型产品,为目前中国研发的全球最大液氢专用运输船。氢的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碳(CO?)以及类似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体等污染气体,且氢能能量密度高且无毒。对全球航运业而言,氢能的需求在未来将显著增加。由于绿色氢气的生产将集中在世界某些环保能源成本较低的地区,因此液态氢运输船有望成为不可或缺的船型。高效的高纯度液氢运输是远距离大规模运输氢气的重要选择之一。MARIC为因应航运市场的新需求和新趋势,特别研发的2万立方米级的液态氢运输船。其总长约为160米,型宽为26.4米,采用C型真空双壁罐,设计压力为3.0公斤,日蒸发率将不大于0.2%。该船采用电力推进,采用船用柴油与液态氢双燃料型主发电机,采用双尾鳍形式,配备2组4叶固定桨,设计航速约15节。
近年来,MARIC聚焦“双碳”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开展满足最新国际排放标准的绿色船型研发,已相继推出了全系列新燃料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等船型的解决方案,并对船型方案进行持续优化。未来,该院将密切跟踪海洋氢能装备、氨/甲醇等替代燃料等新技术新领域,不断深化装备技术体系、总体概念方案、替代燃料推进等关键系统研究,引领我国船舶工业绿色船型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