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2023年以来,各地着力发展特色游、主题游不断激发文旅产业新动能。
“红飘带”沉浸式讲述长征故事
近日,贵州贵阳的“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展示项目吸引了不少观众参观。这里是全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
通过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等最新科技手段,观众可体验行进式展演、剧场式观演、沉浸式体验等多种形态,在场馆中重走长征之路。
“红飘带”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标志性工程之一。2023年10月下旬启动运营以来,已经吸引了数万名观众前来参观。
“暖冬游”火热 拉动旅游市场升温
随着气温下降,三亚“暖冬游”的热度逐渐上升。连日来,三亚机场日均执行航班342架次,日均旅客吞吐量5.4万人,并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随着海南自贸港59国人员入境旅游免签政策的恢复,三亚还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各大酒店推出丰富的活动,满足游客多元化、国际化的需求。
黑龙江哈尔滨:冰雪旅拍成新风尚
随着冰雪旅游旺季的到来,在黑龙江哈尔滨,冰雪旅拍市场也是一片火热。
这几天,以哈尔滨索菲亚教堂为背景拍摄的俄式风情照片火遍全网。皑皑白雪中,游客在摄影师的引导下,变身成为“异域公主”。这里也成为了不少旅拍爱好者的潮流“打卡”地。
旅拍作为新型消费服务,眼下已经成为旅行新风尚。
内蒙古:相思湖冰水瀑布美景吸引游客
这两天,随着气温降低,内蒙古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和白音锡勒牧场,不同的冬日美景交替上演,让游客们大饱眼福。
隆冬时节,内蒙古大兴安岭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相思谷景区相思湖瀑布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美丽的冰水瀑布景观。这座冰水瀑布高2.4米、宽28米,此时的瀑布一半冰、一半水,如白玉般的冰柱与流水动静结合,宛如一座水晶宫殿。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摄影爱好者拍摄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鹿觅食的画面。马鹿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善于奔跑和游泳。从空中俯瞰,几十只体态壮硕的马鹿漫步于草原,它们有的嬉戏打闹、有的抬头观望,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冬日生态画卷。
新疆博湖:沙漠越野赛 带动冬日旅游热潮
近日,在新疆巴州博湖县的艾勒逊乌拉沙漠中,一场集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的沙漠越野赛正在激情上演。
随着一声令下,200多辆赛车如同脱缰的“野马”,刹那间,浩瀚沙漠马达轰鸣,选手们驰骋在茫茫沙海之中,车技和惊险刺激的场面让在场观众大饱眼福。
博湖县艾勒逊乌拉沙漠,因沙山、沙梁、沙坡等复杂地形,成为沙漠越野爱好者的梦想之地。
近年来,博湖县积极探索“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地区特色和吸引力的体育赛事活动。
巫山红叶正当时 三峡冬季旅游“热”
眼下,重庆的红叶、江西的银杏,都迎来了赏叶的最佳季节。绚丽的色彩构成一幅美丽的冬季生态画卷,吸引游客纷纷前往。
近几日,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境内的长江三峡巫峡段的红叶开始渐次变红。满山遍野的红叶与碧水青山相映成辉,宛如一幅长江美丽生态画卷。连日来,各地游客纷纷走进红叶景区,驻足红叶林中,与江、山、红叶合影留念。
凤凰沟景区银杏树迎来最佳观赏季
眼下,江西南昌凤凰沟景区2000多棵银杏树迎来最佳观赏季。在暖阳映照下,银杏叶随风摇曳、绚烂多姿,将整个景区点缀成一片金黄色的海洋。冬日金色的生态美景也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前往“打卡”,记录下眼前的美景。
黄海森林公园呈现冬日美景
在江苏盐城的黄海森林公园,成片的树林经历夏季的翠绿、秋季的“换装”后,眼下正是一片橙黄橘绿。绵延起伏的各色树木,犹如打翻在大地上的“调色板”,排列整齐的树木则像是一匹匹流光溢彩的“锦缎”,在湛蓝天空映衬下,为大地穿上美丽的“衣装”。
赏雪玩雪 南方游客专程来东北
冬季的东北冰封雪飘,别有一番风景。每年都有不少南方游客专程到东北来赏雪、玩雪,带火了当地的冰雪游。
夜幕降临,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处冰雪景区,千人蹦迪活动正式开始。彩色灯光闪烁、雪花纷纷扬扬,游人在雪夜中尽情享受快乐时光。
天色渐晚,气温已下降到零下20℃,雪也越下越大。但游客们热情不减,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秧歌队巡游等活动也进入高潮。
记者注意到,近期,在东北地区旅游的游客,很多来自少雪的南方地区。在哈尔滨市这家滑雪场,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里,众多身着鲜艳雪服的滑雪爱好者在雪道上轻盈前行。
据了解,往年东北冰雪游的旅游旺季大致在12月的中旬以后,2023年提前到11月份。数据显示,11月份以来,去往东北地区的机票预订量环比10月份增长25%,东北地区热门滑雪场相关的搜索热度环比10月份增长近一倍。
黑龙江:雪景汉服旅拍热
赏雪、玩雪,少不了“打卡”拍照。在2023年冰雪游当中,雪景汉服的旅拍备受青睐,设计精巧的冰雪文创产品也非常热销。
蓝天白雪的绝美景色里,着一袭红衣,静静地听雪落下的声音;站在雪山栈道,按下快门,将这一瞬间铭记。素雪伴红装,很多游客都以这一方式来纪念难忘的冰雪之旅。
记者在牡丹江主要的冰雪景区了解到,2023年以披风、马面裙等为代表的汉服雪景旅拍深受游客喜爱,化妆、租赁、拍摄“一条龙”业务火热。多家旅拍门店正在加紧采购汉服、招聘摄影师和化妆师。此外,冰雪旅游题材的冰箱贴、集邮品、明信片等文创产品也在当地热销。
黑龙江:东北“特色吃住”受青睐
除了赏雪、玩雪,东北特色美食和民宿,也是冰雪游里必不可少的体验。
早市的摊上,摆满了东北特色的冻梨、冻柿子,还有哈尔滨香肠、杀猪菜等东北特色食品。很多摊位前已经排起了长队。
除了红火的早市小吃,在冰雪游旺季,铁锅炖大鹅、锅包肉、榛蘑等东北特色菜也备受欢迎,很多南方游客特地前来尝鲜。
除了美食,带有东北冬季特色的民宿也受到游客青睐。代替床的电火炕,屋内放置的花被褥,都给外地游客带来新鲜的体验。
数据显示,11月份以来,黑龙江地区酒店客房成交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四成;民宿客房成交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1.5倍。 【编辑:叶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是顺应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互促关系和当下经济发展要求出现的重要机遇,如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成为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12月3日,中国·泰安文旅融合发展指数报告(2023)正式发布。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寓意“国泰民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位于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黄金旅游线中心,京沪高铁纵贯南北,京沪、青兰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泰安文化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70家A级旅游景区星罗棋布,3处世界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其中,五岳之首的泰山是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023年度指数报告以量化指数的方式全面评估了泰安文旅产业发展情况,重点聚焦泰安市文旅融合的“基础 -过程 -结果”,旨在以数字化诊断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推动泰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其他城市文旅发展提供参考样本。
该指数报告从文旅融合原生力、文旅融合驱动力、文旅融合产出力三个维度构建城市级文旅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打造泰安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晴雨表”。指数以2018年为基期,基准值为100点,评价年度为2018-2022年。
2023年度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泰安文旅融合发展指数达 128.62点,同比增长 6.31%,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和综合实力。其中,驱动力是拉动总指数持续攀升的“主引擎”,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9.74%;产出力效益渐显,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6.02%;原生力稳中有升,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27%。
泰安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表示,文化旅游是泰安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今年以来,泰安全面推进“泰山+”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深入实施“文旅+”业态创新融合,高标准推进泰山文化“两创”,强化市场主体招引培育,着力提振文旅消费,全面促进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前三季度,泰安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229.3亿元,占GDP比重9.0%,较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名义增速11.2%。
此外,泰安历史文脉底蕴深厚,如颇具代表性的泰山皮影是世界非遗项目。民间有“登泰山不看泰山皮影戏不成游也,不看影戏不知礼义”的谚语。在本次分论坛上,泰山皮影非遗项目传承人闫冬梅和王子豪展示表演的皮影《蛙鹤龟》剧目情景简单朴素,意境优美,曾荣获国家首届皮影木偶艺术金奖。
据了解,截至2022年,泰安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省级59项、市级487项,内容丰富、种类众多,涉及泥塑、剪纸、皮影等手造产品。另外,非遗大集、非遗遗产月、“非遗+教育研学”等活动为泰安拓宽展现文化魅力的渠道,“非遗+”或可为泰安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开发动力。(王媛媛 陈碧琪 王虎云)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