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外交部长王毅5日前往美国驻华使馆,吊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逝世。
王毅在吊唁簿上题词,对基辛格博士逝世表示深切哀悼。王毅表示,基辛格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历史性贡献,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时间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基辛格博士当年同中国领导人作出的政治决断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多年来,基辛格博士始终客观友善看待中国的发展,坚信中美两个大国应该也必须和平共处,善于从中美的不同中找到共同点和合作机遇,体现了作为外交家、战略家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王毅强调,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在旧金山成功会晤,就中美关系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深入沟通并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有利于两国关系朝着健康、稳定、可持续方向改善发展。双方应将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落到实处。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多做有利于增进了解和加强合作的事情,以实际行动维护中美关系的稳定和改善势头。(完)
中新网南京12月5日电 (记者 杨颜慈)记者5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中国、黎巴嫩、法国、美国古生物学者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黎巴嫩琥珀中发现了两枚远古雄性蚊子化石。这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蚊子化石。
这项发现还证明了在蚊科演化的早期阶段,雄性的蚊子也是吸血的,并揭示昆虫的早期吸血行为比人类想象的更为复杂。
琥珀中雄蚊背面视图。 南古所 供图
科研人员介绍,蚊子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吸血昆虫。在此次研究前,最早发现过约1亿年前的蚊子化石。
据悉,本次发现的蚊子化石来自白垩纪,这将蚊子的化石记录提前了近3000万年。
科研人员经过多年艰苦的野外工作,发现并采集了上万枚黎巴嫩琥珀,其中筛选出2枚保存完整、精美的雄性蚊子化石琥珀。
琥珀中雄蚊口器细节图。 南古所 供图
研究人员通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先进科学仪器的仔细观察,发现这两只雄蚊均保存了特有的刺吸式口器:包括呈尖锐三角形的下颚及延长的具有小齿的构造等。现今雌蚊具有刺吸式口器用于吸血,而雄蚊口器退化则多吸食花露。此次发现的雄蚊刺吸式口器推测在1.3亿年前雄蚊也是吸血昆虫。
早白垩世黎巴嫩琥珀蚊子化石的生态复原图。 南古所 供图
虽然分子生物学证据暗示蚊科起源于更古老的侏罗纪,但过去关于蚊科最早的化石记录来自距今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此次发现的琥珀化石中的两只雄性蚊子距今约1.3亿年,将蚊子的化石记录提前了近3000万年。
研究团队介绍,这两枚珍贵的远古蚊子化石,也为后续更细致地研究蚊子从何而来、如何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完)